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背景下,“建筑节能?– 从被动优先到主动优化暨CHPC.中国热泵2024国际热泵及新能源节能产业发展论坛”于12月18日在位于上海张江的德国能源中心及学院(GECC)成功落下帷幕。
本次论坛由德国能源中心及学院(GECC)联合中国制冷学会共同举办,汇聚了来自中外建筑节能领域的行业顶尖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共同探讨零碳建筑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运用等主题,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论坛于上午9时正式开幕,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荆华乾教授发表了振奋人心的开幕致辞,他高度评价了热泵及新能源节能产业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与会嘉宾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德国能源中心及学院(GECC)执行院长冷晓在欢迎辞中分享了GECC在促进中德能源合作与技术交流方面的丰硕成果,同时表达了对此次论坛成功举办的期待与信心。
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制冷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张旭教授以“上海市低碳/近零能耗住宅建筑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指出装配式超低建筑以装配式、智能建造、高安全性、室内环境高舒适度和能耗限值作为核心技术体系,必将成为住宅建筑的主流;同时,上海市利用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总量3%面积容积率作为奖励(公建财政补贴)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建筑行业的积极性和整个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他强调,新风量与气密性都是高性能建筑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必须予以足够的基础研究。在减少建筑直接碳排放方面,张旭教授指出,居住建筑空气源两联供热泵和热泵热水器替代燃气壁挂炉是主要的技术措施。
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的袁磊总监则带来了“欧洲智能水泵助力中国热泵行业水路系统优化”的精彩分享,剖析了热泵行业在欧洲和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痛点和解决措施,揭示了欧洲先进技术在提升热泵系统效率方面的独特优势。
来自德国优尼路科斯(Unilux)中国区代表刘镔从被动房的五大基本原则着眼, 分享了欧洲建筑节能系统看围护结构对于中国暖通空调系统的影响围护结构对暖通空调系统的影响。
在下午的议程中,德国能源中心及学院(GECC)执行院长冷晓回顾了德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德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能源供应和使用结构与中国最相近的国家,德国的能源转型战略以能效和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其实践,包括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
冷院长指出,德国多年的实践摸索证明,建筑节能的最优化路径一定本着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首先通过整合式设计和高效密封的保温、门窗和遮阳等被动式手段, 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源需求;接下来采取主动节能措施,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最后是运用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建筑材料。最后,冷院长还就中德低碳交流平台的搭建设想和未来计划做了精彩分享。
德国能源署中国高级专家Stefan Schirmer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德国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估方面的创新举措。他提到,一名优秀的建造设计师应该从设计伊始就通盘考虑建筑物从开发、建造、运营到拆除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德国在整合式建筑设计、低碳建筑材料、能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运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成就。特别强调了不同的承重结构方式和外围护结构对建筑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Stehfan Schirmer先生还就建筑材料温室气体排放金字塔、德国的建材生命周期评估数据库、生命周期计算工具以及碳中和建筑的界定包括直接与间接温室气体的排放等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指出,中国建筑行业始终面临着巨大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压力,德国气候中和建筑实践对中国未来低碳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同时指出,我们同样应该从传统的中国建筑例如徽派建筑的设计当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例如通过减少窗户面积、自然通风以及通过庭院内水池蒸发散热进行自然冷却等设计手段达到节能降碳目的, 这和德国倡导的被动式建筑理念不谋而合。荆教授与Stehfan Schirmer先生就环保建筑材料所产生的负值碳排放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德国望瑞门(Warema)遮阳系统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战就欧洲遮阳系统对建筑节能的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行业技术创新与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此外,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陈泽鹏、康普莱斯压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清与霍尼韦尔亚太研发中心资深技术专家赵欢欢等行业精英分别就暖通产品户外实证实验方法、工业节能改造对能源结构市场升级和60-150度热泵全系列制冷剂解决方案等等前沿议题做了精彩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角度与灵感火花。
论坛尾声,荆华乾教授对一天的精彩议程进行了总结。他强调,本次论坛不仅加深了行业内外对建筑碳中和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认识与理解,展示了德国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建筑方面所作的贡献与经验以及中国投身该领域的积极姿态,更为行业内外搭建了互动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为推动全球低碳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