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既有居住建筑健康改造评价标准》编制解读
2024
26/09
16:57
编辑:住宅科技产业联盟
分享
  
留言
2024年09月26日 16:57:17 · 住宅科技产业联盟 · 宅配机电

  选自2024年住宅联盟成员大会精彩演讲《既有居住建筑健康改造评价标准》编制解读


  国住人居绿色健康技术研发评测中心主任张鹏先生做主题演讲,他从如下七方面对《既有居住建筑健康改造评价标准》进行了解读。


  一、任务来源

  《既有居住建筑健康改造评价标准》是住宅联盟十年多以来围绕健康住宅、健康研发、健康系列标准编制工作中的成果之一。这本标准的编制从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开始,我们关注到新建建筑中存在着健康方面的风险,在既有居住建筑中存在健康风险可能性更大、危害性更大。因此,我们关注痛点之后,立即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申请编制这本标准,这本标准从组建伊始就受到非常多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关注,目前,一共29家单位参与了标准编制。


  二、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

  根据住建部统计,我国存在超过600亿平米的既有建筑中需改造的老旧居住小区约16万个,共涉及4300万户家庭,居住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其中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的老旧小区数量约10多万个。普遍存在居住功能不完善,缺乏健康人性化的设施,室内健康环境品质不佳等一系列的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把居住建筑问题分为三大类,一是室外环境存在问题包括室外声、光、热环境问题,交往环境缺失,健身环境问题,环境安全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公共服务与配套缺失等;二是建筑单体存在问题包括电梯缺失、立面老化、排水系统问题、通风噪声问题等;三是室内环境问题包括户型空间功能问题、水质健康、光照不良、室内空气污染、噪声等问题。

  居住建筑现状问题


  随着时间发展,从疫情开始到疫情结束,再到现在住建部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好房子”绝对不是只针对于新建建筑,对于既有居住建筑来说,更是“好房子”需要去针对、去解决的对象。因此,随着时代发展,如何推动既有建筑改造,提升住宅适老性、通用性、低碳性、健康性等,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既有居住建筑项目改造的现状复杂,有加装电梯的、改造室内、室外环境的,总体来说,我们国家改造标准当中还缺乏一套完整针对健康性能改造的技术规范。因此,我们成立了标准编制组,重点把控标准编制过程,规范既改项目健康住宅评价,并且提供比较科学的方法。该《标准》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倪虹部长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确定的关于“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等重点工作要求,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生活住房的需求,以指导、引领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重点编制内容

  整个标准的编制从2020年立项开始,2023年编制完成,经过不断改进更新之后,2024年4月正式完成标准送审,2024年下半年进入报批阶段。


  在2023年7月,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送审稿,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主编单位向社会公开征集具备健康改造特色的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项目进行试评价。在参评项目中,“无锡碧桂园凯旋华庭健康住宅改造”荣获金级认证,并在2023年10月在第十四届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上授牌。

  从内容上来看,重点围绕住区居住环境健康改造、建筑公共部分的健康改造以及建筑套内空间的健康改造三大部分。经调研发现,改造活动的开展由于实施主体不同,极少部分从外部到内部全套改造,往往很多项目要么开展室外环境改造,要么进行室内空间改造,因此,整个标准框架对改造不同部位进行拆分。


  标准的总则、术语重点对标准当中评价方法和核心关键词进行诠释,基本规定章节确定了标准的评价工作采用单项评价和多项评价以及最后综合评价这几种方式,适用于局部改造和全面改造的评价。


  在住区居住环境的健康改造方面,重点关注的是室外物理环境、交往环境、健身环境、安全环境、公共卫生环境、智慧卫生等。在建筑公共部分的健康改造方面,关注水、空气、声、光、空间、部位、设施等改造。建筑套内空间的健康改造,包括水、空气、声、光、空间、智慧。同时考虑健康创新,不光是在技术材料产品方面的实施,也离不开良好制度和服务,标准增加了健康服务与制度的评价。整体来看,标准的编制遵循马斯洛需求的层次要求,既考虑了既有建筑改造的基本需求,在加分、创新点的设计上又考虑了居住者在人文方面的需求,从而满足了品质提升的需求。


  标准亮点——一是可以按每个居住项目具体应用部位进行全项或单项评价;二是会重点关注在项目当中对精神、情绪价值方面指标,包括一些母婴方面场所的设置等;三是引导针对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痛点的技术措施应用。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安全充电方面存在隐患,专项技术措施:改造规范机动与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充电安全,对集中设置充电装置的机动与非机动车停车场做好防火分隔及保护措施。还有公共卫生间、智慧通行、高空坠物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专项。

  四、国内外同类标准对比

  我们分析了国内《既有绿色改评标准》、英国BREEAM-住宅改修、日本CASBEE-建筑改修,认为《既有居住建筑健康改造评价标准》的整体标准定型机制和评价方式更有利于现实需求。另外,该标准是健康系列标准族谱延续,更好地覆盖应用面。本标准的设置并不是一个纯的增量导向,更多强调技术引入和设计理念引入,建议用最低成本、最佳的方式来提升既有建筑住宅改造后的健康性能。


  五、既有居住建筑及住区改造案例

  民主村社区建设项目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界于杨家坪步行街和万象城两商圈之间,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共3962户,现存9栋为20世纪50年代苏式红砖房,其余大多数楼房建于20世纪90年代。


  整个既有居住建筑改过程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老百姓住户询问需求了解需求,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如增加了老年日照料中心、社区文化活动站、社区食堂等,很好地提供了外部环境保障。同时,引入智慧化服务,健全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打造,看到一个老社区幻化出新的健康性能。

  无锡碧桂园凯旋华庭33号楼套内空间改造项目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带,主体结构偏向南,建筑面积约为350㎡,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墙体为砖混框架结构,住宅类型建筑。结合《既有居住健康改造评价标准》,运用被动房技术进行健康节能改造,采用聚氨酯一体板内保温系统、被动式遮阳一体化门窗系统、气密性处理、热泵型环控一体机系统的改造方案,实现成为超低能耗及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恒压、全屋智能舒适的建筑。


  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任务来源

  建筑的改造品质达到促进居住者健康的状态,迎合新时代的健康居住建筑新需求、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健康福祉,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一是推动城市更新,建立健康改造技术体系,指导各地既有居住建筑健康改造的设计、建造和运营。二是推动健康人居科技服务市场,引导带有健康属性的产品、服务和技术应用,快速推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三是减少疾病负担,通过建筑技术和健康服务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主动健康。四是大健康产业融合,建筑健康改造认证后可以做保险的依据,带动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发展。


  七、今后工作

  本标准作为住宅联盟、国家住宅中心健康系列标准的延续,在接下来工作当中,诚挚邀请住宅联盟的成员单位一同参加标准宣贯培训,欢迎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相关项目加入到我们的试点示范中,实现标准规模化应用。


 

留下您的信息如果您对该企业或本条内容感兴趣,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将会有专人跟您联系。

    经营方向
  • 零售商
  • 工程商
  • 其他
 
 
关键词: 标准
 
 

关注
宅配机电
鎏商成长
研习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