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客户在装修的时候,把门窗做得很好用来隔绝室外的噪声,也有把吊顶做得很好,来隔绝顶上走路造成的噪声。有这方面需求的客户更愿意在隔绝噪音上投入,所以门窗系统这两年更新的特别快。
一旦客户投入足够的预算去做门窗系统之后,不仅对于噪声的控制预期更高,更关键的是好的门窗系统把室内的底噪也降低了。
因此好的门窗系统对于暖通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有噪声的暖通设备:新风+中央空调内机,却很少在产品上做升级和更新。
即便新风行业这两年升级了很多,从pvc升级到分风箱+pe管,得风率在用户需求下不断提升,但是大多忽视噪声的影响。装修上把室外的噪声控制住,而室内的暖通机电设备却跟不上节奏。
问,首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如何使新风系统产生的噪音降到最低?
新安装的新风机噪音很大,求分析原因,求解决方案?
如果你是客户或经销商,答案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行业固有思维是这样的:
暖通届的至理名言:三分产品,七分安装。
这句话不错,好的设备是需要好的安装才能发挥出来的,但传到最后就变成了,卖设备是三流公司,卖系统和设计才是一流公司,言下之意是设备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在非常优秀的设计和安装之下,都可以发挥出最强的能力。
那么目前在行业里存在的大量关于新风降噪的方法都是围绕安装的,也就是经销商喜欢把问题归咎于自己头上。至于新风设备的研究,却很少关注。
01、规范安装
那如何解决全热交换的新风噪声?
首先是规范安装:
第一,把风量做的更顺畅,出风和回风口的数量做到了,配合好的分风箱基本上就解决了。
第二,让主机和分风箱之间保持0.8-1m的距离。
因为风机出风口风速过高,有条件的话尽量拉开来做缓冲,免得风速太高在分风箱里撞击。风机出风口过高容易形成挤压就像高速路口的收费站也需要一段很长的距离来缓冲一样。
第三,加消音措施,在每根风管的末端加一段75的消音管。如果可以,让主机和分风箱之间的距离保持远一些。
第四,如果是350的新风,通往外墙的风口尽可能用16公分的管道,如果不能打这么大的孔,那就用两个110的孔。
从安装上来说,能做就这么多了,其它用空气减震器之类的方法,后面和大家说原理就能明白。
02、设备瘦身
行业发展到现在,经销商在最近十年里面的不断反思,不断自我提升,安装已经到头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发现,客户家里的新风设备仍然没办法开三档?
从全热管道新风来说,上面的思路已经达到极限,再降噪,可能边际成本就开始几何倍数的提高。
让我们再来深度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继续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一个送风电机+蜗壳来对抗后部的阻力:热交换芯+滤芯(高低两个)+管道系统阻力。后端阻力越大,电机转速越高,风噪越大。
但这里面我们需要搞明白:在后端三大件里面谁是最强的选手。
以350新风为例,热交换芯要通过350风量,滤芯要过350风量,而pe风管一般是直径7.5厘米的圆管,内壁光滑,只要用好的分风箱+合理的pe管道数量+一些小的安装细节,通常只需要通过50风量的新风。所以管道系统的阻力相比热交换和滤芯来说小很多。真正的大头是全热交换芯和滤芯,他们才是最强的选手。
而且随着风量的提高,热交换和滤芯的阻力会进一步加大,尤其滤芯会随着灰尘堵住之后,阻力变得更大。所以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噪声的矛盾,需要好好思考:
热交换芯面积越大,间距越小,热交换芯率越高————阻力越大。
滤芯过滤等级越高,容尘量越大,滤芯使用体验越好——————阻力越大。
如果想要三者都做到完美,那就是:超大面积的全热交换芯+h11等级以上的滤芯+超大容尘量的滤芯+不怕湿气的玻璃纤维滤芯。
如果把这三者放到一起,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底该如何取舍?
应该根据全国各地的空气情况和冷热情况来看, 并且设置优先级。首先要知道新风能做到什么:降低二氧化碳、去除pm2.5、热交换节能且提高舒适度。
按照整个舒适家居的底层逻辑:安全>健康>舒适>节能。
降低二氧化碳和去除pm2.5的优先级>热交换带来的舒适度>热交换带来的节能。
然后再结合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优先级,如果城市空气很好,干净到可以无视pm2.5的问题,像三亚、舟山,那滤芯就可以抛弃。如果城市四季如春,像贵阳这样,那热交换芯就可以抛弃。
当抛弃掉一样,系统才能真正瘦身,电机转速将大大下降,可以在低噪声下获得源源不断的风量。
不过在pm2.5的问题上,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空气质量的治理,空气质量改善了很多,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可以忽视pm2.5的状态,那就只能抛弃全热交换,个人认为在黄河以南的地方,热交换本身带来的经济价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所以在黄河以北的城市,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
重视滤芯,放弃热交换芯,会面临不节能且冬天较差的体感。
重视热交换,降低滤芯等级和容尘量,要么家里没办法过滤;要么过滤等级很高,但是容尘量很低,需要频繁更换,体验不好。
所以我们应该抛弃哪个,可以对应自己的城市情况去思考这个问题,毕竟这才系统瘦身的大头。
03、转换思路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思路,追求极致低噪声下的最大风量,对于压在新风机头上的两座大山:热交换和新风,我们去思考扔掉一座的时候,为什么不索性全部扔掉呢。
把整个新风系统分成两个部分,把高阻力高对抗的东西放在卧室外面。
然后把低阻力的管道系统直接来和单向流风机进行对抗,放到卧室来。一台管道风机,从客厅取风到各个房间(这个房间特指晚上有人睡觉的房间)。
一旦我们把室内的噪声问题解决掉之后,就可以更方便地处理滤芯。因为原来的风机和内部阻力的对抗会直接顺着pe管道传到室内,而现在卧室的内循环系统并不承担过滤高浓度pm2.5和热交换的作用。
做一个简单的设想演绎:
第一步:滤芯的堆料
相比更高等级的滤芯,滤芯超大的容尘量更加重要,因为这个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的更换频率。
第二步:降噪处理的堆料
降低噪声的一种办法,隔绝,内部布满厚重的鸡蛋面+非常好的气密性。首先可以把整个机身做到气密性非常好,然后再在里面堆满消音和隔音材料。
另外因为不再受制于吊顶空间30公分的厚度,无管道柜式新风在高度上的略微突破更容易被人接受。
这样在维护新风系统上,只需要投入极低的精力,却能带到非常长期的室内良好的空气状态:极低pm2.5(低于10)+房间极低的二氧化碳(700ppm)+低噪声(卧室无声)+极低的滤芯更换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