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初,逢燃气行业遵义年会,听了众多专家演讲,参与众多企业家之间交流,也听到公司销售人员的汇报,大家一致认为:零售市场真难做!大部分经销商只想销售德国品牌,哪怕是意大利、土耳其品牌也好,就是不想销售国产品牌!究其原因,曰:国产品牌质量不好!至于为什么不好?哪里不好?——不清楚!大家都说德国品牌好、进口品牌好,国产品牌不行!
不可否认,德国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是全人类公认的,国人更是对德国造的迷恋由来已久,在全世界,中国人也是德国造最忠实的粉丝。然而,德国所有产品都是那么好吗?
——难道国产品牌真的只配做政府低价采购的“煤改气”吗?真的跟德国产品差两条街吗?面对这种行业现象,结合我做过的多次市场调研情况,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广东昊森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效峰
终端用户对品牌认知
行业年会前夕,我拜访了贵州茅台集团的一位朋友,原本是想利用关系买一些平价“茅台”。朋友为表示热情,又邀约了茅台镇酿酒行业的几位人士作陪,一同品鉴“茅台酒”和“茅台镇酒”。席间,当聊到我是做“壁挂炉”行业的时候,他们说各自家里都安装了“壁挂炉”,仁怀市现在家装大部分都安装“地暖”和壁挂炉(可见贵州市场正如前几年所预测,会快速增长),由此,我产生了极大兴趣,就想进一步详细了解一下。
当问及壁挂炉品牌的时候,只有其中的两位说“好像是德国的”,至于什么品牌,他们都不知道,其他几位更是全无所知。当我问及使用效果的时候,他们说供暖非常好,很舒适;其中两位说供暖很好,不过“洗澡热水不稳定”,也曾多次联系代理商,他们说没有办法解决,只能更换“第三代”(应当说的是冷凝炉);其中两位说只使用壁挂炉供暖,洗浴使用的是电热水器;其他三位说他们家使用的壁挂炉供暖和热水洗浴都很好,水温非常稳定,没有忽冷忽热现象。
作为壁挂炉制造商,这是了解市场的好机会,于是就多聊了一些,问及安装价格和品牌,他们计算了一下,壁挂炉大部分都是一万五左右,至于品牌,包括家里人竟然都不知道是什么,只好手机拍照发了过来!
我逐一看了他们家人发过来的照片——“热水不稳定”的两家都是“原装进口”X国品牌,普通大气式机型;“没有使用热水”的两家,也是X国品牌;“热水稳定很好”的三家,两家是德国XXX全预混冷凝壁挂炉,另一家.....哦,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存在吗?!竟然是广东昊森生产的博诺安品牌GS系列24KW、调节比1:8的普通分段壁挂炉——至此,我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问及选择品牌的初衷时,所有人都是在“地暖商”(经销商)推荐或邻居家“体验”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进口品牌”,至于为什么选择“进口品牌”、“德国品牌”,都表示因为不了解这类产品,基于“安全性”,尽可能选择“贵的”,至于是否是“对的”,所有人都没有感念!
由此可见,终端用户尽管对德国造是有一定信赖,但对于品牌和产品性能基本不了解,对配置更是一无所知,全凭经销商、地暖公司来推荐。
众所周知,德国品牌是“贵的”,厂家销售政策灵活性远远比不上国产品牌,经销商进货成本高,而且相对利润并不高,然而,经销商为什么不愿向终端用户推荐国产品牌产品呢?
羊群效应引发的破窗效应
记得有一次和广东壁挂炉商会特聘营销顾问邵策进行过一次交流,他在做营销培训的同时也在安徽做“德国品牌”壁挂炉的代理。问及他为什么不做“国产品牌”时,他说,前两年也做过一个“国产品牌”,不过是“受伤了”,——“产品质量不稳定,售后太多了”,从此再不敢碰国产品牌了。虽然也认为“不是所有国产品牌质量都比德国品牌差,但不敢轻易冒险”。其他长期从事暖通行业的经销商也大多有同样的遭遇,新涉足暖通行业的经销商受其影响,大多也就不敢销售“国产品牌”。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破窗效应”呢?
首先,我国是在近三十年才由一个农业大国迅速转变为工业大国的,国民对工业产品的意识仍然停留在“原装进口”的层面上,加之国内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的品质意识仍然不强,很多企业追求短期利益,质、量概念不清,混为一谈。
就壁挂炉而言,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才由欧洲、日韩陆续引入中国,缺少原创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匮乏,大部分企业都是在以抄袭欧洲产品为主。2015起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煤改气”,地方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因为此类费用来自于的财政补贴,因而这种“中国式”的招标采购方式类似专门设定的侏儒通道,使一些原本高质量的企业和产品遭遇逆淘汰,很多壁挂炉制造企业的技术、品质等部门变成了“多余”,无论产品品质如何,只要关系到位,产品就不愁销路。由此引发壁挂炉行业“羊群效应”,一年之间壁挂炉生产企业暴增两倍,部分“煤改气企业”在无技术、无品质、只有社会关系的情况下,瞬间发展成了行业的巨无霸,让传统研发型、技术型企业望其项背,在这种市场环境影响下,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放缓了技术研发、停止了零售渠道的开发投入、放弃了完全“市场化”的竞争,全力投入到“煤改气”的浪潮中。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劣质产品充斥“煤改气”市场,导致终端用户怨声载道,甚至让利国利民的“煤改气”政策产生了塔西佗现象,政府推出的惠及民众的“福利”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为了民众的“负担”,国产品牌壁挂炉口碑也由此一落千丈。有行业内人士曾说,“这六年来的煤改气,让国产壁挂炉企业发生了“返祖现象”,技术、品质至少倒退了五年”。
“关键”尚待突破
众所周知,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当下,中国很多领域被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尚依赖进口,时常被“卡脖子”,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也是中国工业制造业最大的痛点,它们处在供应链关键环节,牵一发动全身。熟悉中国制造业的都知道,你到企业问“你们的产品水平、产品质量如何?”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回答:“你放心吧,我们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都是德国XX公司生产。”他们所说的那些德国公司基本都是国际上生产关键零部件的“隐形冠军”,这些企业基本都是百年企业,有些是中小型家族企业,他们的“品质意识”是根深蒂固的,他们的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配套比较稳定,产品往往要求特殊的材料、特殊的结构、特殊的精度、特殊的标准、特殊的温度、特殊的环境。关键是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精确性、标准性要达到极高的要求。
我们的一些制造企业也能生产出类似产品,但达不到德国进口产品的水平,这也是我们制造业三分之二的“关键”还需依赖进口最重要的原因,同时也在中国大众心里深深地打上了“德国”的烙印。
那么,为什么我们即使有了关键技术也很难做出“关键部件”呢?思想意识非常重要!究其原因,除了国家间工业化持续年代长短不同,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不同,是具体做事的人和背后支撑他的文化不同。
德国人的“方脑袋”和中国人的“圆脑袋”
有人常说,中国人跟德国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德国人是“方脑袋”,中国人是“圆脑袋”。
所谓德国人的“方脑袋”,按中国话就是“一根筋”——刻板、认死理,这也曾经成为部分国人时常调侃和嘲笑德国人的理由。不过,正是这种“方脑袋”的死板,才使得德国人凡事有规则、有标准,做事一定认认真真、原原本本,绝不走样。经常和德国人打交道的中国人说,有时候觉得德国人太古板、太教条、太不灵活、太没有必要。细想一下,德国人一根筋的“方脑袋”,正是德国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根本保障,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恰恰来自于这种“方脑袋”意识。
产品质量不是靠企业里的几个能人能够保障的,需要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相信所有人对此都深有体会,我们很多产品一旦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可靠性就保证不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跟我们中国人的“圆脑袋”有关系。
中国人所谓的“圆脑袋”,就是太会变通、太灵活,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总能找到打擦边球的机会和突破规则的方法。在每一个小环节上都突破那么一点点,集合在一起,往往就会破坏或者颠覆原本的标准和规范。
德国社会崇尚工匠精神,几乎人人都能一丝不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方脑袋”背后是德国人的文化,是骨子里的东西,融入了德国人的基因。这样的自觉性不需要考核、不需要激励、也不需要监督,是与生俱来的文化使然。
那么,除了文化因素,我们还要面对哪些问题?如何才能突破这些阻碍和瓶颈呢?
首先是要保持专注。厘清企业“做大”与“做强”的逻辑关系,避免陷入盲目多元化陷阱。
正确认知“大”和“强”
最近恒大债务危机,海航、北大方正破产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2019年起,中国的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就陷入了重大债务危机,导致危机最核心因素的还是扩张与资金。资料显示,目前,恒大总负债高达2万亿元,相当于中国一年GDP的2%,涉及到155家银行,每天利息支出就高达3亿元,而账上的流动资金只有860亿元。目前,恒大地产纠纷案件,也已经高达一万多起。
恒大原本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在短期内进入房地产,依靠加速周转快速扩大,迅速成为排行前三的房企,资金和积累从来就是恒大的核心短板。恒大成本一样处于劣势,喜欢偏远地区拿地,虽然土地成本低,但是区域公司(省一级)管理成本很高,去化率决定了很多房子没有办法短期内售罄。所以又采用了抵顶工程款的方式,多数市场售价的七八折抵顶给施工单位,部分商铺达到五折。所以,恒大的利润偏低,且难以售罄全额回笼资金。利润率低最终会反馈成为资金问题。继而,恒大集团又持续设立了恒大粮油、恒大冰泉等副业,除了给下游企业抵顶外,市场销售一般,反而带来极大的副作用就是资金分流,本来就口渴,水壶还漏了,就更难以长途跋涉了。再后来,又被PPT的贾跃亭忽悠了造车,加之疫情的到来和三条红线掐断了融资,最终推倒了大厦——由此而见,恒大,虽然曾经做到了足够的大,却无法成为永“恒”的“大”。
海航成立最初的定位非常明确:主营航空。但前几年我们看到的是,海航金融控股集团几乎在购买全世界,全方位出击,出手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似乎全世界的银行都是他们家开的。
北大方正最初定位是依托北大做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王选院士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遗憾的是北大方正没有始终坚守这个主业。可能觉得光搞这些产品规模做不大,可惜了北大这么大的一块牌子。于是全面开花,舍本求末,开始盲目投资、盲目求大就已经注定了北大方正的最终命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冠军才能更让人尊重
无论在哪个赛制的竞技场上,体积大不一定健康,冠军才最值得敬仰!同样,在制造企业规模大的不一定强,把一项做到极致,做到无人超越,在局部领域内做到“冠军”才最值得尊重!
2014年起,我每年都会带领公司技术工程师和重点代理商去欧洲、日韩的配件和整机制造企业参观学习,因为我有一个公司也曾为行业“比较大”的壁挂炉代理商,有着先后做为两大德国品牌代理商的便利条件,多次造访我们公认的这几家德国整机厂,对他们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做过详细了解,同时与德国EBM公司、意大利SIT公司、荷兰贝卡尔特、丹麦格兰富等配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业内人大多都了解这几家公司,EBM品牌风机应用在供热和制冷等多个领域,风机行业中应当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壁挂炉企业销售人员在炫耀产品配置的时候往往都是在说“产品配置高,EBM风机、SIT比例阀、格兰富水泵”等,这些配件品牌成为了整机“优良品质”的标签——这些配件企业也就被称为壁挂炉行业的“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关于“隐形冠军”的定义和中小企业价值判断,聚焦在“数一数二”上。
那么,什么是隐形冠军呢?按照赫尔曼·西蒙的定义,隐形冠军应该符合如下三个条件:“在某个细分领域中排名全球前三;企业规模并不大;且不为人(终端消费者)所知。”
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1/4,但企业出口贸易量却是世界第一。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西蒙,在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德国有370万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占到了德国出口总量的80%;而且,其中有不少企业是居于所在领域全球排名前三的隐形冠军。
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的生产企业,有不少都是隐形冠军,因为他们守住了“关键”。没有这个关键的“1”,再多的“0”,都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是冠军的价值。
拜技主义和拜金主义对企业的影响
为什么中国工业制造业发展到今天,会遇到隐形冠军稀缺的困境?我们跟德国的差距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从德国隐形冠军成长规律来看,它们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拜技主义、长期主义、崇尚工匠精神。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拜技主义、长期主义让德国涌现出一大批隐形冠军。而我们国家很多企业是拜金主义、短期主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们与德国的差别不仅仅是在硬件上,而关键在价值观和文化上。
什么是拜技主义?就企业而言,信仰技术,技术第一,技术立企,把追求技术卓越当做企业的信仰和生命线;对社会而言,是一种价值观和对人的尊重。
好的企业好在哪儿?就是好在产品技术上。什么是一流企业,说到底,一流企业就是产品技术一流。隐形冠军要占据行业领头位置,必须得拿产品说话,做出来的产品一定得是最好的。因此,这些企业一定是崇尚技术、痴迷技术、追求技术。隐形冠军之所以成为隐形冠军,靠的是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工艺人员、工人技师、管理人员。因此,这些人在企业中必须有足够的地位。
在德国,这种对技术的尊重、对技术达人的尊重是常态。这个国家崇尚工匠精神,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民众,都对科学技术和技术能人有足够的尊重。这种拜技主义下的人文环境和企业氛围,为隐形冠军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社会基础。
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但遗憾的是,这些年,年轻人的偶像已经被明星所替代,制造企业好坏的标准被关系型销售所取代,我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偏移,失去了产生隐形冠军最重要的社会基础。而同样的偏差,也发生在中国企业对人的价值判断和实际使用中。
什么是拜金主义?拜金主义原本是一个伦理学术语,后来引申为一种社会价值观。但就企业而言,拜金主义就是实用主义、短期主义,什么赚钱干什么,八面出击,只有有利润,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只要有关系,就可以搞来订单,不用技术、不用品质、不用营销......当然,创办企业初心是为了利润、为了生存,只有生存解决之后希望赚更多的钱,赚钱既是初心,也是目的,这样很难在一个行业持续专注,也自然无法制造出让人记得住的产品。
拜金主义、短期主义价值观主导的企业极难成为隐形冠军,但隐形冠军往往是细分市场里最赚钱的那一个。
昊森是2016年起每年投入企业利润至少15%用于研发全预混冷凝壁挂炉产品的,也是国内生产全预混最早的企业之一。2017年北京“煤改气”,昊森全预混冷凝壁挂炉安装近3万台,通过几年的市场应用经验积累,昊森全预混壁挂炉已经完成第三代技术升级和品质改进,至2021年底,博诺安品牌全预混冷凝壁挂炉累计销售近6万台。在自适应全预混冷凝壁挂炉方面,昊森尽管领先同行业,但尚没有抓住制造业的“关键”,所以勉强成为先行者,距离“隐形冠军”尚有一定的距离。我一直强调,销售量和销售额都是“指标”,我不关注这些“指标”,只关注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利润”,要想“利润”最大化,就要抓住上述的几个“关键”,只有守住了这些“关键”,才有可能成为“隐形冠军”,才可以创造最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反观我们国内的壁挂炉制造企业,虽然经过近二十年奋斗,真正的“隐形冠军”企业却很少,这和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和企业所处的环境有直接关系。
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无可厚非,关键是你的初衷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最赚钱?而且可以做到一直最赚钱?其实答案很明显——隐形冠军!隐形冠军是细分市场NO.1。那么,它一定是细分市场最赚钱的企业之一,除非这个行业消失了。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昊森热能董事长吴效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